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慈善公益报>评论 > 慈善公益报>时评

【38】开拓创新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动力

时间2018-09-26 10:53:39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 善 路 上》 一书选粹之三十八

开拓创新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动力

——李本公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华慈善总会取得了募集款物过百亿元的显著成绩。在您看来,取得这样一个成绩最重要的经验和体会有哪些?

      李本公: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在做好日常业务的前提下,狠抓内部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完善公开透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深刻的体会:

      一是做好慈善工作,要以规范运作为基础。要全面认识慈善工作规范运作的重要性,熟知、吃透并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程序,严防各种违规行为,做到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满意。

      二是做好慈善工作,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筹募方式、项目运作模式、宣传策划以及服务方式,吸纳更多的慈善资源,帮助社会上更多的困难群众,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三是做好慈善工作,要以公开透明为保障。要拓宽和完善信息公开的渠道,学会和注意与媒体的交流互动,增进捐赠者、受助者、社会公众和有关管理机构对慈善会工作的认识,全面提升公信力。

      记者: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募款额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3%。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您怎样看待其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本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亟待出台,募捐手段不够丰富;项目资源有待整合,品牌项目在数量和知名度上仍需提高;新闻宣传策划、理论调研、新媒体应用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爱心人士、企业、媒体、专家学者需加强互动;对外合作领域有待拓展;为团体会员服务水平尚需要提高;自身队伍素质有待增强;尤其是在管理环节中需要引入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和逐步解决。

      记者:面对2013年丰硕的成绩,中华慈善总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没有制订一个长远发展的计划与目标?

      李本公: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总会将在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振奋精神,锐意改革,稳中求进,仍坚持“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公开透明为保障”,巩固、完善、拓展现有项目,积极、稳妥发展新项目,努力打造“2014开拓创新年”,不断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4年,中华慈善总会将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我们将以总会成立20周年为契机,推动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系统回顾20年来的发展历程,弘扬传统,总结经验,尤其是做好品牌项目、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为今后发展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与自有媒体和主流媒体携手,节俭务实地组织好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总会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和制订未来几年工作规划,增强总会发展的战略性、科学性,推动总会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记者:我们注意到总会募集的款物中,还是以物资居多,善款偏少。请问总会下一步在募捐方面有没有相应的计划和改进?

      李本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华慈善总会将进一步创新筹募机制,拓宽筹资渠道。

      首先是扩大募捐的社会群体,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与爱心企业、商家、各类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多种捐赠方式,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定额与不定额、定向与不定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捐赠模式。其次是打造面向大众的小额募捐品牌项目,提高公众捐赠总额和比例。拓展捐赠渠道,开通网络、手机等捐赠平台。与团体会员联手、联合、联动,共同搭建联合募捐平台。

      记者: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的68个慈善项目和基金,救助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困难群众约20万人次。请问,下一步总会在创新项目运作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有何新思路?

      李本公:下一步我们要完善项目基础建设,增强项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此,总会将积极推进内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坚持以公开透明为保障,在此基础上,规范一切工作,做到不误事不出事,打牢安全底线。巩固发展已有的品牌项目,继续加强与国家医疗保障等相关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大帮困力度,扩大救助受益面。此外,我们还打算着力培育一批新的质量高、社会影响大、具有示范作用的品牌项目,例如发挥总会在养老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助老项目;又例如设立与规范资助型公益项目,逐步探索新的项目服务模式。

      记者: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内与国际慈善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请问,总会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李本公:总会一直很重视同国际先进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2013年,总会与合作伙伴全球联合之路之间的互动就很频繁。此外,总会还接待了韩国公益金秘书长一行、LDS慈善会驻香港代表处亚洲服务部代表来访。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员工素质,总会还派出员工赴德国参加由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德未来之桥青年领导者研修班。这些涉外交流,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交流方式,扩大合作领域,稳固、拓展与已有合作方的合作空间,在双方感兴趣的领域探索新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发挥作为全球联合之路会员单位的优势,与企业、商会等团体建立联系,寻求合作。以亚太地区为着眼点,与境外慈善公益组织、企业建立更加广泛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境内的同行和企业交流,通过开展培训、交换项目等多种方式开拓合作新局面。

      记者:经过近两年的慈善问责风波,许多公益组织都越来越重视与媒体的联络与交流。请问,总会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举措?

      李本公:慈善机构应该主动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交流。就中华慈善总会来说,除了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巩固发展自有媒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络合作,不断增强慈善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要以重大活动和品牌项目为切入点,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深入挖掘典型事例,增强宣传效果。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技术创新与新媒体应用,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慈善系统专业网络平台。

      记者:您前文提到,开拓创新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动力,中华慈善总会在今年的工作中还会有哪些创新?

      李本公:除了前面所说的,总会还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搭建服务平台。我们要立足群众需求,搭建爱心人士与志愿者参与的慈善平台,连接捐助人、受助人对接的渠道,持续提升服务效果。提高为团体会员服务的水平,积极提供舆情咨询、慈善资源、专业培训等多样化服务方式,共同探索更为广阔的合作模式。及时与行业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为促进慈善组织专业化进程而努力。

      二是积极创新打造品牌效应。要与相关机构合作,设计并推广总会公共品牌形象,加大风险管控与危机应对力度。深化与高校、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慈善理论研究,为慈善实践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的咨询服务。

      此外还要创新学习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为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将根据总会队伍素质情况,把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今年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刊于《人民政协报》2014年02月18日09版)  (舒 迪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37】 从“慈善晚宴”谈“慈善事业”
下一篇:【39】舆论苛求阻碍企业家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