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慈善公益报>人物 > 慈善公益报>志愿者

鹤壁慈善巡礼:爱与美好之城

时间2018-08-10 14:50:00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 卢 芳  本报记者  李济慈  编者按:  “全民慈善”是古城鹤壁坚持不懈的文明理念与孜孜以求的时代目标。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从善如流的民心民风,都为这一理想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从樱花节上穿梭于花间甬道的青年志愿者,到慈善日里乘着轮椅前来捐款的古稀老人;从街道社区情暖万家的嘘寒问暖,到乡野田间扶贫攻坚的匆匆步伐;从“白衣天使”为“马路天使”无偿义诊的温馨情景,到复转军人创业园区依旧俊朗的绿色身形……,许多画面纷至沓来,叠映生辉。“全民慈善”正在成为鹤壁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向世人呈现着樱花淇河般的美丽芬芳。





医者父母心 善者儿女情
——记鹤壁市慈善捐赠先进个人、鹤壁仁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专家张淑利
 
 
     1.jpg
图为鹤壁仁德中西医结合医院业务院长、妇科专家张淑利。

      张淑利,被人们誉为“最美医生”。一张柔和端丽的面孔常现出温婉的笑意与职业的自信,而她骨子里却是一位强人,体现在她对工作的严谨,对细节的严苛,对错误的严厉。慈与严,爱与苛,构成了张淑利完整的性格,与她所一手创建的“仁德”品牌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执着创业者

      1995年,张淑利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后在河南滑县中医院妇科从事临床工作。经过两年职业锤炼,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资源,同时也感到了发展空间的限制。从不“安分”的张淑利决心寻找新的道路——她要创办一家自己的诊所,进而创建一所自己的医院。
      1997年,张淑利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出身“杏林世家”的青年才俊宋志杰。两个医学青年的梦想就此合二为一,他们与朋友凑了1万多元本钱,一起来到鹤壁新区,开设了一家综合门诊。
      1999年,事业刚起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做完剖宫产的张淑利为节省一点医药费,在医院住了8天便回到诊所,自己给自己拆线换药,第10天便开始下地接诊了。
      2002年,由于诸多原因,门诊关闭,朋友散伙。生性倔强的张淑利并不甘心失败,她一边回到医院工作,一边兼营医疗器械,为自己的理想筑基铺路。
      2005年,张淑利成立博远医疗投资公司,承包了鹤壁市爱民医院妇科室。2006年,她又开始与鹤壁市鹿楼卫生院妇科室合作。之后3年里,张淑利新老城区两边奔跑,忙得仿佛一只陀螺,最多时她一天做了11台手术。
      2009年,她开始与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及北京国龙总医院男科合作。2013年,张淑利与丈夫着手筹建鹤壁仁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多年的经验使他们深谙人才的重要,为了引进老专家,张淑利常三顾茅庐,诚意拜请;为了引进专业人才,她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医学院校,使大批人才聚缘仁德。经过4年发展,仁德医院已成为拥有170人精英团队的知名品牌医院,实现了“一医一患一诊室”与“一站式”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

美丽慈善人

      常说“医者父母心”。在张淑利看来,没有对生命的珍爱,便没有对医学事业的热忱;没有治愈疾患、救助生命的医术,便没有成为良医的前提。而作为慈善人的张淑利,又常常表现出对百姓患者与困难群众儿女般的感情。她将“父母心”与“儿女情”统一起来,并由此成为一个令患者信赖的专家与可以将生命托付的家人。从医20年来,张淑利成功手术达7000多例,治愈患者不计其数。 
      多年来,热衷慈善事业的仁德医院与张淑利所做的义举善事同样数不胜数。2016年,仁德医院和鹤壁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4年间捐款100万元设立“慈善爱心医疗救助金”用于鹤壁慈善助医事业。
      出自农村的张淑利深感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处。建院4年来,仁德医院共为社区群众、门诊患者及住院贫困患者优惠减免诊疗费用200余万元,为企业困难职工发放免费体检卡1万余张,为周边区域村民及城镇居民发放医疗援助证6000余本。
      2017年下半年以来,仁德医院共救助住院贫困患者127人,救助资金达30万元。此外还为鹤壁市43名0至7岁脑瘫、智障患儿提供了免费住院治疗。
      自建院以来,仁德医院坚持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城镇社区、学校、厂矿、部队等地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至今累计280余次,受益者达数万人次。
      每逢传统节日,仁德医院都会组织医务团队为养老中心的老人、市级“优秀母亲”及“最美幸福家庭”的获奖者进行免费体检,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仁德医院连续两年被评为“鹤壁市慈善捐赠先进单位”“优秀企业会长单位”,仁德医院慈善志愿者工作站连续两年被评为“鹤壁市慈善先进工作站”,张淑利也被评为鹤壁市“三八红旗手”“鹤壁市最美医生”“鹤壁市慈善捐赠先进个人”。






以德为先 用心爱民
——鹤壁市爱民医院慈善工作纪实
 
2.jpg     
图为爱民医院院长王爱民(右)为鹤壁“十佳母亲”获奖者颁奖。
 
      鹤壁市爱民医院始建于2003年,10几年来,爱民医院在董事长周美吟与院长王爱民的带领下,秉承“办医为民、兴医扶民、平价惠民”的宗旨,热衷社会慈善事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成为鹤壁慈善许多品牌活动与项目的首创者或积极参与者。如率先投入百万善款成立“爱心医疗援助基金”,启动“百万爱心医疗援助工程”;与市妇联联合举办首届感动鹤壁“十佳母亲”评选活动,为获奖母亲提供永久免费健康体检;为市慈善总会捐资10万元设立“惠民爱心救助专项基金”;最早设立贫困患者申请救助热线,使数百名贫困患者得到援助。
      作为鹤壁市慈善总会会员单位,爱民医院曾荣获“河南省惠民医院”“河南省十佳妇幼品牌医院”“AAAA社会组织”“鹤壁市慈善捐赠先进单位”等称号。

公益不止 慈善不辍

      爱民医院王爱民院长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爱民医院10多年来的发展得到了社会、政府、专业人才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健康鹤壁、美丽鹤壁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迎接首个“中华慈善日”,鹤壁市民政局、市卫计委与市慈善总会在新世纪广场举行了“服务百姓 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11家医疗机构、160名医务工作人员现场为市民提供义诊1000余人次,爱民医院医疗团队便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在第2个“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期间,爱民医院捐款50万元并提供爱心义诊,以实际行动支持鹤壁慈善事业。
      去年8月23日,由爱民医院志愿者工作站和山城区关工委联合启动了“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资助5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子每人2000元。
      每月9日,爱民医院都与九州路办事处民政所合作开展“孝亲文化日”义诊活动。爱民医疗团队走遍了淇滨区每一个社区,为老年居民送去关怀与健康。
      去年10月19日,“鹤壁爱民医院慈善志愿者工作站揭牌仪式”在爱民医院举行,为鹤壁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搭建了新的平台。
      去年10月26日是河南省第20个环卫工人节,鹤壁市举办了首届“最美环卫工人”表彰会,20名来自一线的环卫工人受到表彰。爱民医院为每位获奖者提供了健康体检卡。“白衣天使”关爱“马路天使”,为鹤壁慈善写下了一段佳话。

精准扶贫 全力以赴

      近几年来,爱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将医生护士组成若干个爱心义诊小组,轮流上山下乡,实施助医扶贫义诊活动。
      去年8月8日,爱民医院组织医疗团队前往淇县西岗镇窦街村开展送医下乡活动;8月10日,医疗团队走进张公堰村,为村民进行免费义诊;9月8日,医疗团队走进淇滨区钜桥邢庄村,开展扶贫助医活动;10月26日,爱民医院与淇滨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结伴同行脱贫路”活动,为大来店镇翟村村民送医义诊。医疗团队严谨的态度与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义诊结束后,医疗团队又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检查身体并做日常用药指导,受益群众近200人。
      去年10月17日,旨在让全市低保贫困户同样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爱在鹤城,情满人间”慈善助医活动启动仪式在爱民医院举行,对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
      去年11月23日,鹤壁市召开了“‘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工作会议”,爱民医院作为企业代表之一与大河涧乡洪峪村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根据洪峪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系列帮扶计划,对洪峪村村民实行精准助医。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爱民医院了解到,今年5月2日,河南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15万元与爱民医院配套的10万元公益金,将用于鹤壁低保户的医疗救助。凡符合条件者皆可提出申请,低保户在爱民医院就医可享有全面医疗援助,费用100%报销,真正实现“手术0费用”的承诺。







将复转军人的冷暖始终放在心上
——记鹤壁市慈善总会“八一”慈善分会会长窦东海
 
 
3.jpg     
图为鹤壁市慈善总会“八一”慈善分会会长窦东海(中)与同事一道看望老党员。
 
      窦东海是鹤壁市慈善总会“八一”慈善分会的创建人、会长,鹤壁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鹤壁鼎鑫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鹤壁市“五一劳动奖章”“鹤壁市慈善先进个人奖”“鹤壁市十大功勋企业家”、河南省“2012年度十大慈善人物”及“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等荣誉称号。他所领导的“八一”慈善分会也多次荣获“鹤壁市慈善先进单位”“优秀慈善会长单位”、河南省“先进慈善组织奖”及“优秀慈善项目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职务与荣誉不仅是他身份与经历的证明,更是他多年以来投身慈善、回报社会的写照。

我是一个兵

      窦东海1987年入伍,因在部队表现出色,先后受到5次嘉奖,荣立三等功1次。2004年复员后,他成立了鹤壁市鼎鑫劳务有限公司。经过部队熔炉锻造的他,在事业上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在摸爬滚打中使企业不断壮大,业务不断拓展,实力不断提高。
      成功转型的窦东海没有忘记部队的培育与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10多年来,他全心投入公益慈善事业,在扶助家庭困难复转及现役军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7月,由窦东海倡议成立了以扶持救助困难复转军人为主旨的“八一”慈善分会,打造了一个彰显慈善特色的复转军人交流协作“大家庭”,为鹤壁4万名复转军人及现役军人服务,打造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的优质平台。
      在窦东海与“八一”慈善分会有一份闪光的“慈善业绩单”—— 2012年,捐款30万支持鹤壁慈善事业;慰问老英雄李文祥、靳月英、赵金山、朱德成并送上慰问金3万元;定向捐赠2万元物资慰问退伍军人;向浚县白寺乡胡庄村捐助修路款6万元。
      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慰问生活困难的退伍及现役军人家庭;为白寺乡和钜桥镇敬老院捐赠慰问品;为患病退伍军人甄成兵垫付11万元手术款并为其定向募捐6400元;举办“鹤壁市庆八一慈善书画展”。
      2014年,为鹤壁市双语小学捐款3000元;为患病儿童席玉林(化名)捐款2000元;慰问淇滨区园林处和环卫处一线员工。
      2015年,慰问患病退伍军人崔世光,送去救助金7000元;向鹤壁市老年体育协会及养生保健协会捐赠8台电脑及6台打印机;为淇县黄洞乡鱼泉村贫困大学生万杰捐款并助其家庭销售土特产,帮他顺利完成学业。
      2016年,救助患病教师付希刚,捐款1万元;救助患病退伍军人卢忠江、李桂林,分别捐款1000元;再次向患病退伍军人崔世光捐款5000元。
      2017年,救助困难退伍军人苗长富,捐款1万元;再次为患病老兵李桂林捐款5000元;为家庭困难退伍军人陆保安捐款1万元;为“中华慈善日”活动捐款1万元。

自主创业的沃土

      为了更好地体现办会宗旨,窦东海与“八一”慈善分会共同扶持了喜洋洋“淇水清风”生态农业园,创办了鹤壁市鼎鑫劳务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园每年都会拿出10%利润用于鹤壁慈善事业,鼎鑫劳务公司则为退伍军人提供创业资金与就业岗位。
      当退伍军人朱文革的创业项目遇到资金困难、退伍军人韩保军创建的公司出现资金流转困难时,鼎鑫劳务公司都给予了及时的帮助。截至目前,鼎鑫劳务公司提供的流转资金已达500多万元。
      按照“助志助能助根本、帮急帮危帮发展”的慈善理念,鼎鑫劳务公司与中国陶知行教育基金会、鹤壁汽车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共同创办了“双创学院”,为广大复转军人、大学生和社会有志人士提供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为此,“八一”慈善分会专门建立了两项基金:双创教育基金与八一慈善基金,用于鼓励与支持更多的复转军人创业就业,实现价值。窦东海多次表示:“八一”慈善分会储备了上百个创业项目,如果复转军人有创业理想,慈善分会将无偿提供技术、资金予以支持,助力困难者,支持有志者,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有机会、有条件去创造美好生活。







“逗号”志愿服务 永远在路上
——董采薇与她的“逗号”志愿者工作站
 
 
4.jpg     
图为“逗号”志愿者工作站站长董采薇(右一)向山区孩子们赠送爱心礼物。
 
      “当初起名‘逗号’,意思很明确,就是我们的志愿服务没有止境,没有终点,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 董采薇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
      董采薇(原名董亚丽),鹤壁市慈善总会“逗号”志愿者工作站发起人,一个12年如一日的志愿岗位坚守者。她与“逗号”一起成长,与同伴一同进步,他们的足迹遍布鹤壁各个社区村落,用自己的双脚与爱心描绘、丈量着鹤壁的“慈善地图”。
      12年来,“逗号”志愿者工作站已发展成为拥有核心成员180余名,参与志愿服务者2820余名的较大规模的公益慈善组织。截至目前,“逗号”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已达56500多小时,董采薇的个人服务时长已超过25000小时,成为鹤壁慈善事业不可多得的一份力量。
      “逗号”成立最初的几年,董采薇将自己与工作定位于学习实践,积累经验。她召集志愿者们坚持每月固定时间前往鹤壁市社会福利院和多家敬老院,与孤儿做游戏,教他们读书识字,为他们清理卫生;帮孤残老人剪指甲、理发、清洗被褥、收拾房间、疏通下水道等。每年冬至、春节,他们都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搞联欢,聊天谈心,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大河涧乡敬老院的洗衣机坏了,他们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从井里打水为老人们洗衣服。这件事被乡政府知道后,立即买来了新洗衣机,并对志愿者们表示感谢。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经过12年的发展,董采薇与她的“逗号”志愿者工作站不断完善与拓展,至今已拥有“爱心关怀”“环保志愿服务队”“逗号助学团”“营养加油站”“无偿应急献血团”“助残夕阳红”等多个慈善项目及专业化团队,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随着淇河旅游资源的日益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也使淇河的生态平衡遭受了考验。从2008年起,“逗号”成立了“环保志愿服务队”,喊出了“保护最美淇河,共筑生态鹤壁”的口号。近10年来,“逗号”志愿者团队坚持每月定期沿河巡视,捡拾垃圾,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在淇河沿岸分段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每年,“逗号”志愿者都会参加团市委组织的植树活动,共同打造淇河生态环境带。
      2012年,“逗号”成立了“无偿应急献血团”,每年定期举行义务献血活动。特别是当血站库存告急时,“逗号”志愿者更是冲在前面。2016年8月,患病男孩张腾(化名)急需AB型血小板,接到消息后,“逗号”志愿者立即行动,很快使所需血小板有了充足储备,从而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2017年6月,淇县皇王庙村11岁的赵成浩(化名)骑自行车为患病的父亲买药途中不慎摔倒,导致胰腺破裂。为给父亲治病已让家里债台高筑,他意外摔伤更是雪上加霜。在花光了借来的3万元后,小成浩被迫出院。得知他的遭遇后,董采薇立即前往小成浩家中看望,随即便与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9958”项目河南地区团队联系,为小成浩发起了爱心募捐,短短10几个小时便募集了治疗所需的20万元。
      2012年暑假期间,董采薇走进了鹤壁西部山区,前往贫困家庭实地走访,看望“逗号助学团”的资助对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逗号助学团”项目从2012年起,共资助贫困学生206人,累计发放助学款117600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志愿者们发现山区的学生与同龄的城市孩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由此产生了“营养加油站”计划。5年过去了,该项目的受益对象由最初两所小学10几名学生已扩大到了现在的14所学校202名学生。5年间,“营养加油站”坚持每月为学生发放营养奶,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喝上一袋营养奶。
      12年来,董采薇与“逗号”志愿者工作站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称赞,她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五星级志愿者”,被河南省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逗号”团队也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全省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
      董采薇将荣誉看得很重,因为那是一种信任,一种认可;她也将它们看得很淡,因为她更看重的还是敬老院老人们感谢的目光,山里孩子排队领牛奶时那一张张期盼的面孔。
(本版图片由鹤壁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潍坊市捐献造血干细胞 志愿服务队成立
下一篇:400多名志愿者服务“能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