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慈善助残

残疾农民自愿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时间2022-05-18 08:27:19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闫占廷 本报记者 张迎迎)“我是一个残疾人,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关爱,一直享受着低保待遇。我无以为报,去世后我愿将遗体捐献出来,为社会作点贡献。”全国助残日期间,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刘楼乡薛屯村农民印治良做出了一个重要之举。

  现年59岁的印治良半年前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捐献遗体。印治良多次向宁陵县残联表达了意愿,经残联领导与红十字会联系,终于签署了捐献意愿书,完成了申请登记手续。市红十字会和爱之源人体捐献公益组织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在捐献申请书上,印治良工工整整地签上名字,并摁上鲜红的手印。

  其实,早在两年前,印治良就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春节时,宁陵县残联领导看望他时,就表达了自己的意愿。2021年年底,他感到身体不适,去县人民医院诊治,被查出患上了结肠癌。虽然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得到遏制,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捐献遗体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我早把生死看得很淡,人总有一死,死后身体白白埋了,有点浪费,不如将它捐赠出去,用作医学研究,做点有意义的事。”5月15日,躺在床上的印治良平静地说,“骨灰也不要!如果拿回来再土葬,铺张浪费不说,还占用珍贵的耕地,我要为移风易俗做个榜样。只求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留个名字,我便心满意足了。”

去世后为社会作点贡献

  印治良属于肢体一级残疾,平时借助双拐走路,去县城总是骑着摩的三轮。据他介绍,他读高中时打篮球伤了右脚,由于治疗不及时,后来右腿也无法行走,只好忍痛辍学回家,以至于改写了命运,影响了人生,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

  有学问,又是热心肠,印治良经常为村里的残疾人奔走和呼吁,被宁陵县残联聘为薛屯村残疾人协会会长。“我1998年参加过县里残联的换届选举,关于关爱残疾人的政策和该享受的待遇有关政策,我了解的比较多。我们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一共89个残疾人,他们有什么疑惑,我给他们讲解;他们有什么需求,我帮他们反映。办理残疾人证件,申请残疾人补贴,我没少为他人往乡里跑。”印治良说。

  “我的生活来源,除了亲朋好友的援助外,主要靠政府救济。作为一个五保户和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是由民政兜底的。”印治良说,“出于感恩吧,我愿用遗体回报社会。”

瞒着年迈多病的母亲

  印治良还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一直和年迈的母亲在一起生活,虽然行走不便,却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

  “俗话说:光棍条子儿孝顺。我母亲今年84岁,瘫痪在床20年了,我给她端着吃喝,伺候她拉撒,还经常给她买烧饼夹肉,带着她去医院看病。”印治良动情地说,“母亲生我养我不容易,这份恩情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我捐献遗体这件事,一直隐瞒着她老人家,怕她伤心难哭坏了身体。”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殡葬传统,特别是农村,这样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印治良要捐献遗体的消息传开后,亲朋好友纷纷上门劝阻他,而他却意志坚定,任谁也动摇不了,一副毅然决然的样子。“我们家都反对他这样的做法,但还要尊重他个人的意愿。”弟媳朱素娟说。

  “印治良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他的奉献和博爱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宁陵县残联驻薛屯村第一书记华敬玺由衷地说。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驻马店经济开发区慈善总会举行助残日慰问活动
下一篇: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助残帮扶系列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