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慈善公益报>要闻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从“娃娃”抓起,实现劳动与公益慈善精彩联袂

时间2022-05-11 08:03:25   来源:慈善公益报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从“娃娃”抓起,实现劳动与公益慈善精彩联袂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周颖)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且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规划。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2022年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让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个“劳”字,不再是可有可无。

  细读2022小学生劳动课程学段目标可以发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做饭技能也不相同。

  一二年级小学生劳动主旨,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其他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初步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光荣理念。具体内容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家务劳动为主,参与班级集体劳动,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从小学三四年级,要求小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懂得“业精于勤而慌于嬉”等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在掌握家庭中的常用技能外,重点提出了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而七至九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则需要认识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理解“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除主动承担家庭日常劳动和适当体验金工、木工、电子、布艺等项目劳动外,再次要求学生定期参加校园包干区域的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公益劳动,体验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服务社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体验融合一定智能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劳动,提高现代服务技能,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劳动的性质、特征与独特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升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公益慈善事业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尺度,慈善事业的兴旺程度,主要体现于慈善理念的普及和深值人心的程度。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做起,让公益慈善走进校园,走进寻常百姓家,从学校、家庭两方面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公益慈善教育,让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安定、团结、友爱的良好社会环境,也是促进社会稳步有序向好发展的当务之急,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csgyb2

上一篇:合肥市2022年度18项省定民生实事公布
下一篇:内蒙古要给涉老服务诈骗一点“颜色”